在南北朝时期,西魏十二大将军是宇文泰建立的府兵制核心将领华夏国际,包括元育、元赞、元廓、宇文导、宇文贵、李远、达奚武、侯莫陈顺、杨忠、豆卢宁、贺兰祥、王雄等24位将领(实际为二十四开府,每柱国辖两位大将军)。其中,就笔者今天要说的宇文导,作为宇文泰的侄子,屡立战功,去世后更是送葬队伍多达万余人。
一
具体来说,宇文导年少时雄杰豪迈,仁义慈惠,因为这一缘故,叔父宇文泰很喜爱他。最初宇文导同叔父们一同在葛荣军中。葛荣失败后,宇文导迁居晋阳。建明元年(530年),宇文泰跟随贺拔岳进入函谷关,宇文导随从宇文泰西去,常常参与作战。
永熙三年(534年),侯莫陈悦暗通高欢,杀害贺拔岳。在群龙无首之际,宇文泰被众将推为统帅,随即讨伐侯莫陈悦为贺拔岳报仇。等到宇文泰站稳脚跟后,立即任命宇文导为都督,镇守原州,这足以体现出宇文泰对这位侄子的信任和器重。
展开剩余74%侯莫陈悦兵败,出旧关向北逃跑,宇文导率骑兵追击,在牵屯山追上侯莫陈悦华夏国际,将其杀死,把他的首级传示京师。因为立下大功,宇文导被封为饶阳县侯,食邑五百户,被任命为冠军将军,加通直散骑常侍衔。当然,对于宇文导来说,后面的表现更是不负众望。
大统元年(535年),西魏文帝元宝炬登基,建立西魏。众所周知,元宝炬虽然是开国皇帝,但是,他只是宇文泰手中的傀儡。而就宇文泰来说,自然会更加自己家族的人物。于是,宇文导以拥立皇帝有功,晋封公爵,食邑增加五百户。
二
当时,宇文泰诸子都年幼,宇文泰尤为倚重侄子宇文导、宇文护以及外甥贺兰祥、尉迟迥、尉迟纲,将他们视为心腹,着力培养。大统三年(537年),宇文泰东征东魏,因为担心西魏皇帝会趁机夺回大权,所以宇文泰让宇文导入朝宿卫,任领军将军、大都督。
后来,东魏高欢渡过黄河,侵犯冯翊,宇文泰让宇文导督率左右禁兵与宇文泰在沙苑会师,同高欢交战。在这场战役中,宇文导大败高欢,所以升任仪同三司。大统四年(538年),西魏文帝东征东魏,留下宇文导为华州刺史。
当时关中兵少,东魏降将赵青雀、于伏德、慕容思庆等人叛乱。危急时刻,宇文导从华州率领部属进攻,活捉于伏德,杀死慕容思庆,避免了后院起火的问题。在此之后,宇文导训练军队,并完善西魏的防守。西魏大军于邙山之战失利,东魏军追击到稠桑,得知关中已有防备,才退兵而去。
大统十三年(547年),侯景举黄河以南前来归附,派使者请求援兵,朝廷议论准备答应,诏征陇右大都督独孤信东下,令宇文导代替独孤信的官职。大统十六年(550年),高欢之子文宣帝高洋称帝,取代东魏,建立北齐。
三
北齐建立后,宇文泰征集西魏在关中的军队来讨伐对方,西魏文帝派遣齐王元廓代替宇文导镇守陇右,调宇文导回朝。在此期间,宇文导和广平王元赞、淮王元育等人并称为西魏府兵十二大将军。西魏大军回来后,宇文导再回陇右继续镇守。
根据史料的记载,宇文导为人宽厚明达,善于安抚驾驭部下,凡被他接待的人,都愿意为他效力。更为关键的是,在立下赫赫战功,宇文导依然遇事谨慎尽心,常常担心能力不够。因为这一缘故,宇文泰每次出征,宇文导总是留守。
在此基础上,宇文导深为官员百姓拥护华夏国际,朝廷也因此而器重他。不过,非常可惜的是,西魏恭帝元年(554年)十二月,宇文导在上邽去世,享年四十四岁。宇文导去世被,被西魏朝廷追赠为尚书令、秦州刺史,谥号为孝,百姓得知宇文导死讯,皆痛哭哀嚎,送葬队伍多达万余人。天和五年(570年),也即到了北周时期,宇文导被朝廷追赠为太师、柱国、豳国公。
发布于:安徽省天盈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