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2014年贝思盈配资,北京西郊的圆明园遗址,一个普通的工作日里,考古人员正在对大宫门附近的御河河道进行清理作业。这条河道早已干涸,表面覆盖着厚厚的淤泥,看起来并不起眼。考古队员小心翼翼地清理着河床上的沉积物,突然,一个被黑色淤泥紧紧包裹的物体引起了大家的注意。

一坨泥疙瘩就放桌上,看着坑坑洼洼的,土黄色,摸上去又冷又硬,扔石头堆里头都看不出来,大伙儿拿手里一掂量,分量不对劲,沉得很,再敲敲,声音闷闷的,考古队里的人围着看,谁也说不准这是个啥,直接就给拉到实验室去了,过了半个多月,用小刷子一点点地刷,拿水慢慢地冲,表面的泥土掉下来,金色的边线露出来了,后来,象鼻子,象牙,两只大耳朵,整个都出来了,一个鎏金铜象首,原来就藏在这泥巴底下。

圆明园这个地方,一说起这名字,脑子里先是那些金碧辉煌的宫殿,然后就是一片废墟,康熙爷打的底子,雍正、乾隆接着盖,三代皇帝的心血,整个园子弄到了三百五十多公顷,里面有水有山,有中式楼阁也有西洋景贝思盈配资,雨果都说,这地方就像个梦,园子里宝贝多,青铜器,瓷器,名人字画,好玉,什么都有,差不多半个中国的古董珍品都堆那儿了。
一八六零年,英法联军打进来了,三千五百来号人,花了三天,能搬走的装箱,搬不动的就地砸烂,然后放火烧,那火烧了三天三夜,一百多年建起来的园子,几天功夫就成了一片焦土,好多东西都烧成灰了,就剩下些埋在泥里、沉在河底的。

一九四九年以后贝思盈配资,圆明园成了国家要保护的地方,五六年就挂了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,考古工作也断断续续地做,真正下大功夫是二零一三年,北京文物研究所圈定了大宫门那一片,开始系统地挖,专家们觉得,地面上毁得太厉害了,宝贝可能都压在河道淤泥下面。
圆明园太大了,水系也复杂,考古队员们拿着毛刷、小铲子,戴着手套,跟绣花似的,一点点地刮,一天也推进不了多少,泥沙太厚了,生怕一不小心就把文物给弄坏了,所有的耐心都耗在这土里头,那个象首露出来的时候,所有人都惊了,工艺太精细了,半米来高,鼻子是卷着的,象牙尖尖的,耳朵特别大,金色的纹路,在水里泡了一百多年,那金色居然还在。

做这象首的工匠,手艺是真的好,先把黄金跟水银混在一起做成金泥,再均匀地涂在铜器表面,然后用炭火慢慢烤,金子就融进铜胎里了,看着跟纯金的一样,其实用金量很少,很省料,象首后面还有四个小孔,应该是固定在某个大摆件上的,寓意吉祥,皇帝就喜欢这种东西,一看就是皇家园林里的物件。
这东西怎么会沉到河里,大家猜来猜去,有人说是运送的时候不小心掉下去的,大宫门旁边就是御河,河边有贤良桥,来来往往的船多,一不留神就掉河底了,也有人说是一八六零年那场大乱,到处都在抢东西烧东西,有人看情况不对,就把这宝贝偷偷扔河里藏起来,想躲过一劫,不管怎么说,最后被泥沙盖住,水又隔绝了空气,反倒给保存下来了。

这个象首不单单是个文物,它就是圆明园的一个影子,想当年园子里堆满了天下的宝贝,后来一场大火什么都没了,这个象首静静地躺在泥里,就证明那个辉煌的时代真的有过,圆明园挖出来的东西也不止这一个,二零一七年之前就出土了五万多件,各种瓷器碎片,铜器,石雕,像一块块拼图,慢慢拼出那段历史。
现在,这个象首就放在圆明园的展览馆里,跟其他出土的文物摆在一起,游客们排着队进去看,讲解员在旁边讲,小孩子们听得特别认真,一件件东西摆在眼前,比教科书上写的要真实多了,这就是历史,过去的辉煌和伤痛,都摆在你面前。
天盈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