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意义感匮乏是现代人的典型困惑。今天很多人会陷入这样一种矛盾,很多事情自己觉得很快乐,比如打游戏、刷短视频、跟朋友聊天吃饭购物荣利通,但是,还是觉得缺乏意义感;另外,很多人从事着别人羡慕的工作,工作光鲜,收入高,但是,还是觉得缺乏意义感。一件事要么让自己愉悦,要么对他人有价值。但似乎,这两者都会让我们陷入意义匮乏,到底什么是意义感?

从概念上意义是事物存在的理由,意义是我们所赋予事物存在理由的一种诠释。看起来好像是完全主观的,萝卜青菜各有所爱,但如果一件事纯粹是主观偏好,缺少一些客观价值,那么好像也缺乏一些吸引力。哲学家沃尔夫认为,传统幸福哲学,常常陷入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,而忽视了其他的维度、比如在人生和生活意义问题上,我常常以幸福和道德,或者自利和利他两个维度去衡量,要么一件事是让我幸福,要么一件事对他人有价值,但我们忽视了第三个维度:意义维度。这个维度之所以很重要是因为,如果我们只用自利或利他,愉悦或价值去理解我们的生活,那么我们就很容易把不满足这两个维度的生活视为错误的,或者不合理的生活。
也就是说,在传统的社会价值观和伦理观看来,一件事要么对自己有利,要么对他人有利。否则这件事就是错误的,是不可理解的。就像有的父母责怪自己的子女,为什么要去参加朋友的生日聚会,为什么要学习画画,为什么要去打球,还不如用这些时间去赚钱,或者做有价值的事情。但是,其实在从事这些事情的过程中,我们心里面能感知到,这些事情是有意义的,但是我们又很难解释它们的意义。因为,它们不是我们通常里面的两个维度,要么对自己有用,要么对他人有用。而意义感为我们提供了第三种解释,你可以告诉他们:我之所以做这些,既不是为了自己,也不是为了全世界,既不是出于责任荣利通,也不是出于自我利益。恰恰相反,我是被朋友、艺术、美味、运动这些特定的活动所吸引的,这就是做这件事的全部理由,而这就是意义感。

沃尔夫认为,意义就是投入于一件值得投入的事情。意义感就是在主观兴趣与客观价值的契合中产生的。一个人认为生活之所以意义,是因为他在主观上认可或热爱某项,具有客观价值的计划或活动。沃尔夫提出的意义维度是指,生活中那些既非单纯追求快乐或幸福,也非基于道德责任,却能让我们感受到生命价值的部分。这些行为或者状态往往源于对某些人、某个事物或者理念的热爱与投入,意义的重要性在于弥补了“幸福-道德”的二元框架的盲区,让原来可能看起来不合理的行为有了全新的、合理的解释。
比如,一位画家,在中年的时候被诊断出渐冻症,身体逐渐失去行动的能力,无法再继续创作了。这时候,他的人生面临两重打击。首先是幸福维度上,疾病带来的疼痛,会让他的幸福感降低;其次是道德维度,作为丈夫或者父亲,因为他们的疾病无法承担自身的责任。如果失去了幸福和道德价值,那么他就可能失去对生活的信心,但是如果有了第三个维度:意义维度,他依然可以用其他的方式去投入他所热爱的艺术事业,比如用语音指令,指导学生完成创造,用录制视频分享的方式,分享他们对艺术和生命的思考,这些都是有意义的,有了意义感,他就可以重新找会对生命的热情。这里的关键区别是,他不是为了让自己快乐,也不是为了履行某种道德责任,而是源于对艺术本身的热爱,这正是沃尔夫所说的意义感的来源。

如果缺少意义维度,仅仅从幸福或道德、利己或者利他来衡量生命的价值,那么他可能陷入对生命的绝望。因为,在传统的观念看来,一件事如果不是自利或者利他的,那么这件事就有可能被判定为错误的或者荒谬的,但有了意义维度给我们提供了第三种选择。比如当你为自己亲手做一份晚餐,去医院看望朋友,或者去学习一门艺术,可能在很多人看来,这件事既对自己没有太多好处,也对他人没有什么好处。但从意义维度去解释它们就完全是合理的,因为这些事情是有意义的,虽然它们不一定给我带来快乐,也不一定是我们的道德责任,但我们愿意把自己的热情,投入到一件我认为值得投入的事情上,这就是我做这件事的全部理由,而这就是意义感。
意义就是投身于一件值得投入的事情,沃尔夫提醒我们,生活的丰富性,恰恰在于那些对自己看似无用,也并没有义务,但让我们觉得生命值得热爱的瞬间。它们无法被幸福或道德完全解释或者覆盖,却构成了我们热爱生活,并认为生命有意义的全部理由。你认同沃尔夫的意义观吗,欢迎把你的思考写在评论区。好了,今天的内容就是这些,更多精彩内容,可以点赞收藏和关注我,我们下一期内容接着聊。
天盈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